首页 / 新闻 / 张涵:用匠心金钥匙打开顺畅交通

张涵:用匠心金钥匙打开顺畅交通

(公宣)在哈尔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,张涵提出的交通堵点治理方案总是让人眼前一亮,同事们都称赞他是处理这类问题的 “老手”。可谁能想到,这位业务精湛的民警,不过是毕业于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没几年的交管新人。

破茧成蝶

用使命淬炼入警初心

2022年,张涵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。毕业分配时,多样的岗位选择摆在他面前,是回到家乡享受安逸的生活,还是奔赴远方追寻专业的梦想?家乡的诱惑与专业不对口的现实困境,如同迷雾般笼罩着他。然而,对交通管理专业的热爱,引领他作出了勇敢的决定 —— 离开家乡,前往陌生的城市,在交管岗位上扎根耕耘。

初到岗位,张涵便展现出了对工作的高度热忱与专注。每天上班,他总是第一时间对比新老地图,仔细研究城市道路的发展轨迹,仿佛在探寻城市交通的成长脉络;下班后,他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拥堵路段实地踏查,详细记录道路状况、车流量等信息,深入调研分析拥堵成因。日复一日,他的足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,对整个城市的交通脉络逐渐了然于胸,为后续的交通治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勇毅前行

用责任打通城市脉洛

中山公滨环岛,作为城市交通环路大动脉上的关键节点,却因拥堵问题成为了群众出行的“心病”。张涵深知,要解决这一难题,必须进行一场精准的“手术”。他带着笔和本子,走街串巷,对环岛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调查。

省医院、省中医院的日接诊量,司徒街夜市、尚志公园的人流量,6中、122中、39中接送学生的车流量,以及红绿灯的配时长短等信息,他都一一详细记录。经过综合考量和科学论证,张涵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。

在他的带领下,一系列整治措施有条不紊地落实:削减环岛实体面积20㎡,调整迁移公交站台2处,新增物理隔离设施1处,科学增开机动车掉头通道2条,重新施划道线200余米,并按照8个时段精准调整红绿灯配时,执勤警力从8人缩减至1人。

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中山公滨环岛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,曾经拥堵不堪的路段变得通畅有序,群众的出行体验得到了极大提升。张涵也凭借着出色的表现,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誉和群众的认可。

匠心织梦

用创新点亮冰城之路

自哈尔滨申办亚冬会以来,一系列交通管理难题接踵而至。比赛场馆、驻地确定后,如何为国外游客、参赛人员和观赛群体提供准确的指引信息,以及如何平衡赛事运行路线与群众日常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,成为了摆在张涵面前的严峻挑战。

面对这些难题,张涵没有退缩。从 2023年开始,他便积极搜集杭州、武汉、成都等有办赛经验城市的相关资料,进行细致深入地研究。在发现杭州的经验有可取之处后,他专程前往学习。在杭州的日子里,他利用早晚高峰、平峰、夜间等不同时段,在不同街路进行观察记录,积极向当地交警同志请教,汲取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。

然而,回到哈尔滨后,张涵发现两地的地理环境、交通布局和出行规律存在诸多差异,不能简单地照搬杭州的经验。于是,他再次踏上实地踏查的征程,累计实地踏查900余次。结合哈尔滨当地的实际情况,提出了一系列兼具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合理方案。两年来,累计起草交通组织优化方案244个,审核道路升级改造交通设计57条,优化信号灯配时方案539处,为亚冬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。

孤勇砺剑

用热血熔铸绝对忠诚

2025年1月27日,距亚冬会开幕式仅有10天,张涵突然接到了会展中心警卫通道流线设计的重任。时间紧迫、任务艰巨,加之极寒天气和图纸不符等困难,让这项任务充满了挑战。

在零下30℃的寒夜中,测距仪频频“罢工”,但张涵没有丝毫退缩。他毅然拿起皮尺,以车照明,徒手操作,经过4个小时的苦战,终于完成了图纸的绘制。为了打磨出“国宾级”的流线,他以锥桶为界,反复进行模拟试验,将转弯半径扩大至50米以上,确保了道路的平稳顺畅。

当传统交通设施无法满足工程要求时,张涵大胆创新,使用348个反光道钉设置出了1100余延长米的通道轮廓。经过全要素演练和航拍检验,他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安保指挥部的认可,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。

无论是科技兴警道路上绽放青春,还是在平凡岗位上挥洒汗水,张涵始终冲锋在前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交管秩序人的使命,为城市的交通秩序和群众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。未来,相信他将继续在公安交管事业中砥砺前行,为守护城市的畅通与平安贡献更多的力量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证券快讯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acnews.cn/news/10735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返回顶部